• 11.00 KB
  • 2022-05-26 16:13:52 发布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件二:《猴子捞月》.doc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件二:《猴子捞月》【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活动准备】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第2页共2页 4、组织幼儿做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活动延伸】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第2页共2页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