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2-05-26 16:28:21 发布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探行知思想new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探行知思想[摘要]在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学好英语是必须的。许多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是21世纪适应全球一体化人才的需要。但是幼儿英语教育与普通的英语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而幼儿园英语教学又面临着教学改革,对于今天如何进行幼儿英语教学,陶行知思想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陶行知;兴趣;因材施教;爱心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学的意义,是生存或是生活[1]。”“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或生活。”对于语言教学者来说,教学主要是为了能使自己的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它,而面对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学群体,英语教学应如何开展呢?以下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的启示。一、激发兴趣,探索方法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开始学英语学生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象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折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陶先生曾说过:“善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1]。”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幼儿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不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的教法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教学,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语言变为幼儿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交际情况,然而,在当前幼儿英语教学中,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许多幼儿英语教学成人化,使幼儿过早丧失了对学英语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教具教学法[2]。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幼儿多听多练,如果教师不用教具,只一味地重复,幼儿很容易厌烦,而利用手偶、头饰及其它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编排一定的情节,再加上老师丰富的表情、手势、动作,孩子精力特别容易集中,会很快置身到教学环境中,且学的快,记的牢。例如:All the family中利用戴指偶学习家庭成员的英语,幼儿很感兴趣。5 (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根据这一特点,将英语教学贯穿于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限的英语环境。在他们对很多的单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如Passthecard(传卡片)、sitdown、standup(坐下起立)、Findyourfriend(找朋友)等。为了让幼儿巩固所学单词或句子,还采用编歌曲让幼儿唱的形式,巩固对单词的学习,运用个别唱、齐唱、对唱等形式组织幼儿演唱,还可以加上一些小的律动,符合幼儿爱唱、爱跳的特点,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多变的学习方式,便于巩固知识。(三)情景教学法[2]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很多幼儿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我对幼儿说:“Nice to see you!”幼儿会回答我:“Nice to see you!”却从来不会自发地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 to see you!”后回答别人:“Nice to see you!”造成幼儿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不应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我们应该积极为幼儿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按门铃、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再让幼儿开门、请朋友的游戏,及时巩固了教学内容。二、正确对待,语言错误处于英语初学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随时会出现语言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对于幼儿在分角色表演或在情境下回答问题出现的语言错误、失误或观点错误,教师就应采取宽容的态度。陶先生也提倡对学生要“宽容和了解,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要像利波老板宽容法拉第……”教师宽容幼儿的错误,并不等于放任幼儿的错误。对幼儿应答出现的语言表达不连贯或逻辑性错误,教师纠错要从保护幼儿自尊心出发,尽量采取答完纠错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保护幼儿的思维成果,又可以让幼儿知道错在哪里,怎样改正;同时又能使幼儿不觉得尴尬“丢面子”。此外,教师也可引导幼儿自我纠错或同伴纠错。三、化静为动,“行动中求”陶行知先生说“知识要从行动中求来,不行动而求知识,是靠不住的”[1],幼儿死记硬背5 ,不知如何应用,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学习英语最终是为了在不同的场合能够与人流,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便于幼儿更好的掌握英语。例如:早上幼儿入园时,教师改用:“Goodmorning!”向幼儿问好,放学时教师主动用:“Goodbye!”向学生说再见,中午午睡时看到幼儿讲话就说:“Keepsilence,please!”,“Don’ttalk!”。看到有幼儿睁着眼睛就边用手捂他的眼睛边说:“Closeyoureyes!”。刚开始时,幼儿可能不明白教师所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但久而久之,随着教师说英语的时候适当的配合一些简单的动作,幼儿就能明白意思了,而且时间长了,幼儿还能模仿教师说的英语句子。注意动静交替,化静为动不是指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准备很多游戏,老师要会作鬼脸、学动物讲话,学生在游戏中兴奋的尖叫、大叫。喧闹的活动是很容易掳获孩童的心,但安静的想想,我们平常和孩童相处,是有动有静。如果只是一味地动,幼儿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潜心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上面,甚至幼儿如果过于兴奋,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静,又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很难提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灵活掌握情况,注意动与静的结合。四、因材施教,深入观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1],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脱离实际,不分层次的进行“一刀切”,,结果造成“尖子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幼儿英语教学中若不注意,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说幼儿园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幼儿和幼儿之间难免会存在某些先天能力反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深入观察,平时通过多与幼儿进行交谈来进行“摸底”。之后争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以缩短差异。在教学内容上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常的教学,占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幼儿,第二部分是基础教学,主要是针对平时上课跟不上的幼儿。陶行知先生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五、热情投入,创造气氛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教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幼儿、注意情感沟通,调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幼儿、用爱的情感激发幼儿5 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语言纯正、地道、流利。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幼儿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幼儿。课堂上老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答对问题时,要说:"Verygood.Thankyou."幼儿说错了,要说:"Tryagain.Don"tworry."使幼儿有成就感,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表扬和鼓励是维系幼儿学习兴趣长盛不衰的一剂良药。六、涉取新知,充实自己(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可采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外语教学用具及设备不断更新,从一开始的实物、图片,到后来的录音、投影、幻灯及语音室等先进设备,也是教师组织活动开展英语教学可采用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取之不尽的口语练习,使一堂普通的英语课成为师生双方都乐于参与的活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功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图片可为学习者提供表达的素材及运用所学语言的例子,录音能提供标准的英美语音,便于学生听音模仿;投影、幻灯既能节省课堂上板书时间,又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场景、画面,吸引幼儿注意力,也增加了幼儿直接用英语思维,使用英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求得真知[3]。(二)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陶行知先生鼓励我们每天问自己“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正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首先要教自己进步。让“活动教学”之树常开不败,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知识不断更新,时代不断进步,英语教学也应跟上时代要求,成功地组织好活动教学,要求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素质,不断学习,涉取新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4]。七、爱心教育,施之不移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高点,但是提到素质教育,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试制度,当然这些是必须的,但是我认为显示爱心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想某些人去做某件事,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他们显示爱心。而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特别震撼我的心:“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现实中,我们要显示我们教师的爱心,在学习、生活上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努力增强师生间的感情沟通。5 九月开学那天,我们班来了个与众不同的小朋友,由于他扎了个小辫子,所以我对他记忆深刻,日后我对他也格外地关注,我发现他平常不爱和别的小朋友说话,但喜欢自言自语,老师讲课时从不认真听讲,老师叫他,他也从不应答,而且他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例如午睡时去拉别的小朋友的头发,上课时打别的小朋友,这样的一个小朋友,可以说并不受小朋友的欢迎。一天他又把同桌的小朋友打哭了,于是我把他叫到一旁,用严肃的口气告知他事情的严重性,我发现他根本不理睬我,只是低着头不出声,更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针对这种现象,我决定换个态度和他交谈,当我拉着他坐下,准备和他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时,我发现他的态度也慢慢改变了,经过十五分钟地交谈后,他主动提出去道歉了,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积极主动了。当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爱、来严管,对学生动真性情时,“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自然而然就显示出来了。师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当爱的奉献得到回应时真正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构筑心桥,融汇心灵,让我们用爱去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在师生真诚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共同造就一批跨世纪高素质的新人。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学好英语是必须的。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一切做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Icando.”(教好英语我能行。)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Icando.”(学好英语我能行)。让我们本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的光辉思想,加大英语教学改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参考文献:[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2]《如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http://wenku.baidu.com/view/7122250c4a7302768e9939d3.html[3]《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英语教学的启示》,http://wenku.baidu.com/view/2d9513d8d15abe23482f4d13.html[4]林菊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http://www.zrjy.com/cnet/dynamic/presentation/net_1/itemviewer.do?unitid=16&id=22212852[5]徐大文;乐育英才后世师表——《陶行知文集》内容简介[J];江苏教育;1981年10期5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