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2-05-31 12:51:29 发布

养成良好习惯_成就美好人生---家长会发言稿资料讲解.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四(2)班家长会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说实在的,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材也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您把孩子交到了我们老师的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给他知识与方法,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但工作中难免能面面俱到。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做好以下工作,做到家校合一: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1.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从电视上曾看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儿媳给自己的婆婆端来洗脚水,她的儿子看到后也主动给她端来洗脚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良好形象,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都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2.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与孩子沟通这个问题也许是困扰家长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经常以一个较为严厉的家长的角色对待孩子,可能时间长了,孩子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了,代沟也许会越来越深,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但是如果家长老是与孩子”嬉皮笑脸”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的胡闹,把握不好分寸,也很难树立应有的威信。因此我建议,家长最好学会换位思考,时常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样和孩子沟通起来会轻松地多。每次成绩出来时,咱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地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要让他们感觉到成绩虽重要,更重要是让他们看出学习上暴露出的问题,下次改进,久而久之,你就是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了。也愿意敞开心扉,每天像个小鸟一样,跟在你身后,说个不停了,很幸福的。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小学一、二年级就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在家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安心、充分学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2.给孩子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晚上的活动表,引导孩子学习规矩,几点学习、几点玩、几点看电视、几点休息等等,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有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3.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是应该适当的批评,但是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我们该做的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样才能把他的成绩提上去,多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不光学习,其他方面也是这个道理。4.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1)独立思考能力。有些题目必须让孩子先思考,虽然他的想法有时候不正确,但孩子究竟有了思考的过程,不能养成每次写数学作业,就喊“妈妈,你来看看这题”,一会又喊“妈妈你来看看这题”。时间一长,不会思考了,每次都是妈妈你来看看。所以,假如你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请你对孩子说,多读题目自己试试看。你可以在孩子作完了作业,再给孩子检查,假如真的有不会的,你可以再给他讲解。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思考,而不会事事都依靠你。(2)做题认真的习惯。不少孩子做作业时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题。有的学生今天布置的作业他完成了,可是收上来一批,对的没几题,这样的学生对作业的质量不负责任。(3)专心听讲的习惯。现在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情况,认真听讲的上课每个环节都很积极;不认真的手上小动作不断,还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如果这样的一个听讲状态听进去的东西会有多少?(4)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5)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经常督促孩子认真复习和预习,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学习就会越来越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我们老师有时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读书并要求家长签字,有部分家长这一点就做得不够好,要么觉得觉得很烦躁,根本不理会,要么随便把字签上,这样都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和预习习惯。家长们,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通过开一两次家长会就能解决问题的,家庭教育要在孩子们各个成长阶段不断进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今后我们多沟通,多交流!并借此机会祝愿各位家长合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2014年9月26日第五讲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实验:(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图1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的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3)定律说明的问题: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仍可以运动,力的作用不是维持或产生物体运动的,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题: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假如它受到的所有力全部消失,它将()A.先上升后下降B.匀速上升C.保持静止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上升过例题: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受力B.受向上的力C.只受向下的力D.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力最好有讲解,简单一点说一下也可以.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该物体上升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受力情况是:A.不受力B.受向上的力C.只受向下的力D.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力最好有讲解,简单一也可以.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