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7 KB
- 2022-05-26 16:36:0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好奇心探究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可贵品性,在后天成长教育过程中,如不妥加保护和有效激发,极易萎缩弱化乃至丧失殆尽,其直接后果是生命个体活力的迷失,最终是民族创新能力的退化。 反映在幼儿教育上,如能充分保护进而有效激发引导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使之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沉淀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上升为一种科学精神,即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这样的幼儿教育才真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教育课,就是为实现培养幼儿科学素养而设,广大幼儿教师为之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有这样两堂课引发笔者对科学课现状的探究与思考。 第一堂课是《会动的房子》。取材于松鼠把房子建在乌龟背上离开山脚到海边去草原的那个经典故事。上课时,老师画了一幅漂亮的画:又圆又大的乌龟背上一座好看的房子。当老师问:松鼠的房子怎么会动呢?下面一个小朋友在喊“乌龟乌龟”,可是老师好像没听到,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讲。当老师说到“眼前是一片大草原”时,这位小朋友又在喊“乌龟乌龟”,并且还举起了手,那位老师说:可能是吧。然后继续往自己铺设好的轨道奔下去。 这堂课,老师具有纯熟的教学语言潇洒的教态。一步步用问题引导着小朋友进入故事,又引导着小朋友做语言表达的游戏,课堂氛围热烈,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只是那位喊“乌龟”的小朋友急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却因语言过分简单和发言时机不适宜而“惨遭冷遇”,或许别的“乖巧”小朋友很开心地学了这个故事,或许这位小朋友并未因老师的不搭理而伤了自尊,也许下次课他仍然这样积极地抢着说话,但起码在这节课上,他是兴味索然的。 究其实,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说,这位老师在这堂课里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是不够到位的。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是预设与生成交替前
进的过程,一堂课如果只按自己的预设往前奔,那是唱独角戏,一堂没有生成的课、没有妥善处理生成的课是不成功的。过于追求课堂结构的完美,反而使课堂效果变得不完美。从现代学生观来看,这里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的贯彻落实,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仅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这一刻,那位小朋友的探索发现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机会,他的探究欲望也许就此中止了。这样的情况碰得多了,也许这位小朋友再也懒得发言了。 第二堂课是《蝴蝶的秘密》。设计者设计这堂课的起因是班上一位小朋友带来一只装在透明瓶子里的蝴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猜测蝴蝶是什么变成的,闹得不可开交。于是老师要求小朋友回家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或找书搜集蝴蝶的资料与标本,带到课上展示。课堂实施过程是先让小朋友交流分享各自搜集的资料,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自主探究交流,并表达自己探究的发现。接下来教师播放自己设计的一个课件,向小朋友展示蝴蝶生长的秘密,介绍蝴蝶完全变态的卵、虫、蛹、蝶四个过程,利用清晰可感的画面与小朋友互动,了解清楚蝴蝶生长的全过程。然后,以角色口吻引导要求小朋友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生长变化过程。最后,请小朋友听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蝴蝶画下来。 应该说这是一堂很科学的教学设计,设计的意图体现教师善于抓教育契机的特点,当小朋友纷纷不知所云时,教师及时出场,充当了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与引导者,安排了小朋友的课外准备。在整个准备过程和课上交流中,家长和老师都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整个课堂,由交流分享开始,到集中认识蝴蝶生长过程,到肢体语言表现,最后到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蝴蝶。在这里,有“健康”中的肢体训练,有“语言”中的表达训练,有“社会”中的交流分享,有“科学”中的探究思考,有“艺术”中的审美表达,这样的课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内容要求,各领域课程目标综合渗透。并且,幼儿在这个过程中,
充分运用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将来基础教育阶段能够使学习效率大为增强的最为科学的学习方式,因此,可以很公允地说,这是一堂很不错的课。 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所以只要稍加思考,依然发现这个活动设计里不尽科学的地方。暂且不论标题为《蝴蝶的秘密》,而在课中只学了一个生长的秘密,却把孩子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获得的关于蝴蝶的色彩形状、蝴蝶的生活习性等等知识撇开不谈,明显的文与题不相称。其最大的不足在于:轻易放弃了深化与拓展探究欲望的契机。为什么这样说?假设最后一个环节不是直接叫小朋友画蝴蝶,而是引导小朋友总结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从而自然延伸到对青蛙蚊子的生长过程的主动探究上,提升到培养一种探究习惯上,提升到对生命存在状态的观察与思考上,这样的深化与拓展是不是更有意义一些?是不是更能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呢?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设计思想,在将来的小学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称之为“超越文本”,即超越当下学习对象本身,由当下学习对象延伸到更广大的时空中思考。人的所有伟大之处就在于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身边事物开始探究,激发探究的欲望,将来探究更广大的空间,人类活动的领域就这样扩大了,人类也就是这样发展进步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科学探究课可真是影响深远啊!能不精心设计吗? 两堂课,前者往往被定位为语言课,而后者往往定位为科学课。但勿庸讳言,这两堂课,前者忽视了对童心的呵护,忽视了对幼儿善于科学观察的积极肯定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恰当引导;后者错失了拓展深化的机会,错失了顺势培养科学探索究精神的契机。前者没有处理好课堂生成,后者没有“超越文本”。也同样地在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一点上有了缺憾:前者的缺憾是没有充分保护幼儿的探究欲望,后者的缺憾是没有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种缺憾如果成为了我们幼儿教育课堂的常态,那么它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因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
法与能力、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它的形成不是靠灌输和空洞的说教,而是靠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及科学探索的成就逐渐积淀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旦形成,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轻易改变。因此它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教育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docx
- 第五章(2)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ppt
- 2016宁夏教资面试备考:幼儿科学试讲《神奇的布》.doc
- 中班幼儿科学《小动物过冬》教案.docx
- 小班幼儿科学《看雨》教案.docx
- 婴幼儿科学喂养原则教案模板.doc
- 大班幼儿科学教案---环保小卫士.docx
- 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再认识.docx
- 最新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doc
- 初探幼儿科学认读的教学方法
-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浅谈中班幼儿科学教学
- 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 大班幼儿科学领域发展评估表
-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案例评析
-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