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7 KB
  • 2022-05-26 16:36:10 发布

种植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种植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一、专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纲要》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里的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就幼儿而言,自然环境能更直接的为他们的探索提供支持,自然界很多原始的资源本身就充当了很好的探索材料。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有植物,还有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自主探究的快乐。一直以来,种植活动在各级各类幼儿园都有开展,并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种植活动越来越受到各幼儿园的重视。但当前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1.种植前,对幼儿自主观察程度的减少第6页共6页 在种植活动开始前,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直接购买某种种子;或者要求幼儿从家中选取某些种子时,家长却无意为幼儿准备某种种子,因此忽略幼儿对种子的前期了解,如种子有哪些品种、哪些种子的质量比较好、不同种子之间的比较等等,这些都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所以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幼儿自主观察的程度就大大减少了。2.种植中,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缺失。如今的幼儿因为平时缺乏锻炼,很多本来应该会的能力都在“退化”,这就导致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显得比较幼稚,让他们照顾、种植的结果通常是什么都弄不好。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老师就采取了让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照顾或自己亲自照顾,而不去引导其他需要锻炼的幼儿。久而久之,对种植活动感兴趣的幼儿变得越来越少。3.种植后,植物由老师“全权代理”。幼儿园教室里都有自然角的创设,农村幼儿园都会设有种植园地,创设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的很多东西,同时让孩子知道身边常见的植物的生活习性,而类似于自然角的创设同时又是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重点项目,于是很多教师把自然角的创设变成了一项一定要完成,并且要很漂亮的完成的任务。为了让这项任务能出色的完成,教师就担当起了全部的管理工作,从种植培养到观察记录几乎都是教师直接操作,而幼儿只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作为发展幼儿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有效载体,种植活动对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研究与运用。第6页共6页 因此,以幼儿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以幼儿科学教育为中心,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媒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努力形成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就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的设计(一)概念界定1.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也指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专题所指的大班幼儿做科学探究,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收集证据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规律,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2.科学探究能力本专题所指的“探究能力”是指大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即“科学探究能力”。它不仅仅是指科学过程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将这些过程与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科学的推理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从培养目标的层次上看,首先是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其次是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和方法,最终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3.种植活动本专题所指的“种植活动”是指幼儿园开展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植物的简单栽培收摘管理等的、促进幼儿自身感知与体验的一种活动。第6页共6页 三、专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创设种植探究环境,确保幼儿探究热情创设开放的、宽松的种植环境,使幼儿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1.硬环境的创设硬环境的创设即物质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创设分两块。(1)园内环境创设幼儿园和小学(幼儿园和小学相通)的户外场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而且在每一种植物的树杆上都有一块介绍植株的牌子,利于幼儿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和生长情况。另外我们开设其中2块“植物研究基地”是开放式的,幼儿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里随意的去基地观察、记录、探究。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更利于幼儿思维的清晰性、探究的准确性。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种植活动,充分给予了幼儿探究的空间与时间,排除了大家一起探究时拥挤的干扰,真正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除班级内常设的自然角外,在园内西面围墙处和门口处各开设40平方的“种植小基地”、园外又租用一块60平方的“种植小基地”,专供专题组进行研究。“小基地”中将设置大棚、水源、种植多种瓜果蔬菜植株,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生长过程的热情。(2)家庭环境创设第6页共6页 经过前期的调查,有80%家庭都有菜地,所以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中菜地里种植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的家长还制作了各种表格,引导孩子观察记录植物的不同特征等等。实践证明,这种一对一的家庭种植,弥补幼儿园集体教育中的不足。2.软环境的创设(1)转变教师观念,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皮亚杰特别强调――要建立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为儿童提供心里上的安全感。在实践中我们也尝试为幼儿创造一种安全的学习和探究心理环境,将自己的角色定为幼儿的支持者,了解并鼓励幼儿的提出问题、行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创造性。给予幼儿“异想天开”的权利,客观对待幼儿的“出错”;寻求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知水平,避免因误解而伤害到幼儿、挫伤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尊重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充分肯定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方法支持幼儿、引导幼儿。(2)形成家园合力,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园讨论会等形式,让家长知道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的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活动。第6页共6页 物质支持,为我们的种植园地提供较好的种子、秧苗。农村物质资源丰富,很多的家庭都会在收获的同时,为来年的种植留下部分种子。而且,农村人热情大方,有好的种子都会邻里一起分享。所以,我们让家长了解我们种植的意义,为我们提供好的种苗。家长助教,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很多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适时地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园作指导。了解各种植物花卉的养护问题、种植园地里各种蔬菜的种植技能和技巧、季节不同植物的管理技巧等等问题。让我们掌握了种植的知识,如泥土、水分、气候的特点;还懂得了如何种植和养护盆景等等。参考文献[1]刘电芝.《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幺丹彦方燕.《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6页共6页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