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7 KB
  • 2022-05-26 19:10:10 发布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怎么看待国学活动的如火如荼x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怎么看待国学活动的如火如荼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怎么看待国学活动的如火如荼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怎么看待国学活动的如火如荼  国学复兴以来,各大中小学校国学活动繁多,如火如荼,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活动内容大同小异,并无新意,也无效果。  举个例子,我们的“国学周”长这样:  先通过中午广播告诉孩子们,国学周轰轰烈烈开始啦!  接着各种特色活动轮番上阵,比如“国学沙龙”会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给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和汲取国学知识的平台。  比如中午广播会有一些国学相关的内容。  最终是一场演出。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好几周的孩子们,纷纷登台献艺,领导讲话总结,国学周顺利闭幕。  这样的国学活动,到底能否给所有孩子带来国学启蒙?提升他们对国学的浓厚兴趣?  答案很显然。  这样悬在半空中的国学活动,真正参与其中并受益的孩子寥寥无几,大部分孩子都处在观望,看热闹的境地。还没真正品出味儿来,活动已经到一周的尾声了。  怎么才能让国学活动落在实处?3/3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怎么看待国学活动的如火如荼  我觉得“校园国学周”还远远不够,国学活动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定是:诵读。  非诵读无以深入人心。  不管国学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内容多么五花八门,但最最基础的诵读活动绝对是无法绕过的好方案。  为什么国学教育必须依赖诵读?  首先,国学的教化功能依赖诵读。  曾经,我也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在集体中开展国学活动,真正让每个孩子受益,除了让孩子们诵读以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经典为什么一定要诵读出来?有没有别的方式,既能让孩子们懂得,又能记住,还能自觉在行为中践行?  后来,我发现,确实必须有诵读这个环节,不,不仅仅是有,而应该是必须“大量有”。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和别的非诵读学习方式(比如看图、表演、讲故事等等)不同,诵读是把经典变成学生口中所说,脑中所想的唯一方式。  所言即所思。  诵读的内容通过语言方式,影响思考,读的内容成为孩子大脑记忆的一部分,留在潜意识里。潜意识则可以无需通过意志的导向,直接作用于孩子的思维和行为。3/3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怎么看待国学活动的如火如荼  如果一个孩子多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渐渐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他的大脑就已经留下这部分潜意识在某个角落,他也就会真的觉得“学而时习之,乐乎”。  类似传说中的“洗脑”。但这份“洗脑”的任务是交给古代圣贤带孩子完成的。  这就可以解释很多老师反映的现象:带孩子读经典后,孩子在行为上,性情上,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让人欣喜的变化。不断诵读经典,孩子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变得温文尔雅,陶冶性情,让心灵向上,向善,向美。  作家长和老师的,只需要跟孩子一起“被洗脑”,多陪孩子一起读经典,教育就会变得如此简单。  其次,国学的工具功能依赖诵读。  诵读国学对孩子的识字、阅读促进的功能,开发右脑的功能,不再赘述,前面好几篇文章已经说得很详细。s3/3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