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50 KB
  • 2022-05-26 16:21:38 发布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知识讲座PPT讲课讲稿.ppt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知识讲座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一、中考专题诠释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考点一:直接法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例1根据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对应值,可得p的值为(  )A.1B.-1C.3D.-3思路分析: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再把x=-2,y=3;x=1时,y=0代入即可得出kb的值,故可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x=0代入即可求出p的值.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x=-2时y=3;x=1时y=0,∴,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当x=0时,y=1,即p=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x-201y3p0 考点二: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例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MN2=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思路分析: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解:∵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AN=1.∴当点M位于点A处时,x=0,y=1.①当动点M从A点出发到AM=1的过程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排除D;②当动点M到达C点时,x=6,y=3-1=2,即此时y的值与点M在点A处时的值不相等.故排除A、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应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动点的行程判断y的变化情况. 考点三:逆推代入法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或其特殊值,代入题干逐一去验证是否满足题设条件,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择支的一种方法.在运用验证法解题时,若能据题意确定代入顺序,则能较大提高解题速度.例3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是(  )A.(3,-2)B.(3,2)C.(2,3)D.(-2,-3)思路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xy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解:A、∵3×(-2)=-6,∴此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B、∵3×2=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C、∵2×3=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D、∵(-2)×(-3)=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y=中,k=xy为定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考点四:直观选择法利用函数图像或数学结果的几何意义,将数的问题(如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直观几何性,再辅以简单计算,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这种解法贯穿数形结合思想,每年中考均有很多选择题(也有填空题、解答题)都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既简捷又迅速.例4一个大烧杯中装有一个小烧杯,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浮子(质量非常轻的空心小圆球)后再往小烧杯中注水,水流的速度恒定不变,小烧杯被注满后水溢出到大烧杯中,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用x表示注水时间,用y表示浮子的高度,则用来表示y与x之间关系的选项是(  )A.B.C.D.思路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小烧杯未被注满,这段时间,浮子的高度快速增加;②小烧杯被注满,大烧杯内水面的高度还未达到小烧杯的高度,此时浮子高度不变;③大烧杯内的水面高于小烧杯,此时浮子高度缓慢增加.解:①小烧杯未被注满,这段时间,浮子的高度快速增加;②小烧杯被注满,大烧杯内水面的高度还未达到小烧杯的高度,此时浮子高度不变;③大烧杯内的水面高于小烧杯,此时浮子高度缓慢增加.结合图象可得B选项的图象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分段讨论,另外本题重要的一点在于: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 考点五:特征分析法对有关概念进行全面、正确、深刻的理解或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等,提取、分析和加工有效信息后而迅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方法例5如图,已知直线y=mx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坐标为(3,4),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A.(-3,4)B.(-4,-3)C.(-3,-4)D.(4,3)思路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与经过原点的直线的两个交点一定关于原点对称.解:因为直线y=mx过原点,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其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一个交点坐标为(3,4),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3,-4).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函数交点的对称性,通过数形结合和中心对称的定义很容易解决. 考点六:动手操作法与剪、折操作有关或者有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试题是各地中考热点题型,只凭想象不好确定,处理时要根据剪、折顺序动手实践操作一下,动手可以直观得到答案,往往能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例6(2013•宁波)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形包装盒的是(  )A.B.C.D.思路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很直观地呈现出来.解:A、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剪去阴影部分后,无法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剪去阴影部分后,能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正确;D、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函数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问题 函数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问题,选择和填空题主要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解答题集中表现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一.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问题题1.一次函数y=ax+b(a>0)、二次函数y=ax2+bx和反比例函数y=(k≠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A点的坐标为(﹣2,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0B.a>k>0C.b=2a+kD.a=b+k【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知,由一次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可以确定a、b的符号,且直线与抛物线均经过点A,所以把点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可以求得b=2a,k的符号可以根据双曲线所在的象限进行判定.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会读图,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