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2-05-26 16:43:2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科学教育活动?答:感知干面粉的特征及干面粉变湿面团的过程。活动重点:感知干面粉的特征。活动难点:感知干面粉变湿面团的过程。活动名称:会变的面粉。活动准备:干面粉、水、勺子、搅拌棒、盆活动过程:1.出示面团娃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娃娃是用面粉做出来的。2.感知干面粉的特性(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以及表达自己所看到的。)3.感知干面粉变湿面团的过程。4.探讨如何加水。反思:这次科学活动《会变的面粉》,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科学实践活动,首先幼儿看到了那么多的材料,有水有面有盆有碗,好动的天性就暴漏出来了,兴趣高涨,幼儿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过程中感知了干面粉的特性,通过和面玩面,幼儿亲身感受了干面粉变湿面团的过程,对湿面团的特征更加深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加水和面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水加多了,面粉稀粘住了,水加少了,又团不住,通过亲自实践劳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科学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来感知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中获得知识与快乐。2.学习本专题,你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了哪些新的理解?答:通过在线观看了、、《比轻重》这三节科学活动,让我感触很深,《饮料瓶变变变》这节课只是我们常见的普通饮料瓶,还有红豆黄豆和绿豆,另外几根线,这些东西让老师运用的惟妙惟肖,而且孩子们学的开心,对知识的掌握也很深刻,真正达到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好玩的陀螺》这节课,材料只是三个平常的陀螺,就能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能够轻松的玩耍,并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比轻重》这节课,老师只是用身边的东西,让幼儿通过看、掂、称几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加深了课程的难度,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轻松的完成了这些知识,可以说,这三节课老师所用的教具都是我们身边既普通又常见的东西,而他们却把他们加以利用,并且利用的相当好,这三节课看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这之中老师付出了很多,被以上老师加以延伸变成了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只能说明我们对课程的内容没有了解透彻,没有真正把自己带进科学这门课程的领域,平时认为没什么可讲的内容从看过这三节课之后,我觉得透彻了解教材了解内容并加以延伸,孩子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以上老师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认识。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答:科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一般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教育内容应该选择相对较简单的课程,中班幼儿能逐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内容选择应增加一定的挑战性,大班则更进一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简单的实验,当然,教师要在组织活动前对本班幼儿进行合理评估,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2.提供合适的活动材料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新颖多样,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提供给小班孩子的材料要以观察为主,动手为辅,中大班则在动手上适当增加,适合复杂,体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3.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各年龄幼儿的特点选择一种主要的活动方法,比如观察法或实验法等,并采取其他方法和手段进行适当的补充,才能达到圆满的效果,教师参与指导上也要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小班幼儿参与指导要相对多一些,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更能吸引幼儿的语言,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点拨为主,充分展现孩子的自主能力。4.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存在哪些误区,如何避免这些误区?答:误区:1.在内容上没有贴近幼儿的生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身边的小事入手,将活动贯穿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而教师往往会脱离生活,追求新颖,选幼儿往往一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2.只注重知识传授,不准备教学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要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为主要目标,而我们老师往往得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把他们作为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3.没有交流,教师讲授过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给孩子们思考、提问、交流及合作的时间和空间。避免误区的方法:以幼儿为本,着眼未来,为每个孩子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兴趣,把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和想要探究的内容纳入到科学教育内容中,让孩子们充分动手动脑,脱离传统的科学教育教学思维束缚,多互动,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