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5页

  • 25.50 KB
  • 2022-05-31 12:52:10 发布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周至县职工幼儿园张朋妮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幼小衔接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何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式却不容乐观。一、存在的问题:1、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 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达到盈利的目的,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此外还存在:1、乱教拼音,孩子发音错了很难改正。2、只教加减,会数数却不懂数字的含义。家长最喜欢炫耀“我的孩子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事实上这种机械的计算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孩子并不理解加减的数学意义。幼儿园在数学的训练上,并不会像“幼小衔接班”、一样单纯教孩子加减,那种“从1数到20”“235”的算术其实是一种“畅数”的记忆学习,对训练思维没有意义。而幼儿园在做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比如数字是从哪里来的?3、提前学,一年级“回锅饭”不好吃。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多大意义。吃过“回锅饭”的孩子可能在小学一年级进校后门门都是100分、99分……而且比其他孩子学得更轻松,但是很容易养成一种学习不上心的习惯。等到小学三年级差距持平后,孩子可能反而后劲更大。4、提早握笔,姿势错误,很难纠正。握笔姿势不正确,字都写不好,影响视力。二、如何衔接:(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和“学”非但不是敌人,反而是一对 最好的朋友,教育小孩首先要做到玩与学相结合。“孩子既然能玩奥特曼,为什么不能玩记忆,玩思维呢?归根到底,一切都源于教育方法。真正的早教就是使孩子把学当成玩,寓玩于乐,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知识。”盲目地玩乐,只会白白浪费掉黄金期。但如果家长过于注重学,不给孩子玩乐时间,则是对儿童天性的一种抹杀。春天到了,家长可以带孩子踏青游玩,同时告诉孩子很多知识:对见到的植物的成长环境、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可以在玩的同时教给孩子。例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让孩子付钱,用了多少,找回多少。买了什么,一共多少钱?”玩学相结合,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寓玩于乐,寓教于乐,快乐的生活中快乐的学习,这应该是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种最理想的学习状态。爱因斯坦说:”黑格尔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进入小学以后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课堂上经常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在家里,孩子看绘图本、拼图、搭积木、做简单的家务时,家长要逐步提高对孩子持久、专注程度的要求,并给予强化。(三)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能力 1、从简单的学习用品的整理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减少出上小学时丢三落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步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学习物品,在家里都是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大书童左右伺候……要铅笔没铅笔,用尺子是把抽屉翻个底朝上也找不到……势必影响学习。据我多年的经验,那些学习好的书桌的抽屉,都是很整洁很有条理的。而那些抽屉乱的跟垃圾桶一样的绝大多数都是学习比较糟糕的人,当然也有个别例外。2、从语言教育入手吗,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不说脏话,给幼儿做好榜样。幼儿教育应培养幼儿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有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基本能说简单的完整的话。要从小培养孩子开朗、豁达的性格。如果孩子在学校不能与同伴很好的相处、交往,那么学习生活是没有乐趣的。 (四)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来说,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 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孩子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例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可以乘机告诉她:“等你上小学了,自己就能读懂故事了……。”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收获知识的热情。从幼儿园的宝宝变成一名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漫长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