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3 KB
- 2022-05-26 16:43:3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立足幼儿生活丰富科学教育活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中心幼儿园四川泸州646000)【摘要】大自然是一木读不完的活牛牛的书,看不够的美妙画卷,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课堂,走进大自然,可以让孩子走进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关键词】兴趣好奇心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4-059-01学习来源于生活。幼儿的每一个活动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科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离开孩子牛活的科学是无趣和难以理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才会被幼儿接受和喜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科学解决实际牛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贴近牛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具休的,也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因此,要将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牛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探究和学习还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探究欲望。那么怎样使科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牛活,使科学活动更牛动有趣呢?一、利用牛活中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
材料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探索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探索欲和兴趣。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女小种子、树叶、果壳、花草、沙石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兴趣。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吋,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吋,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为此,在大班科学《土壤》中,我用干枯的青菜、花、树叶请孩子观察思考,再出示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请幼儿观察:青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干枯?幼儿得出结论因为菜根离开泥土了,所以干枯了。这样自然而然引出活动主题土壤。在我们农村园,还可以将田间地头作为课堂,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二、利用地理优势,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操作探索运用生活材料开展科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生活中常看到用到,陌生的是这些材料初次运用,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需因材而异灵活地给予支持。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在大班科学《沙》活动中由于我园地处农村,沙子,泥土随处可见,幼儿随吋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幼儿通过亲身实践,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再玩沙和小石子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得出沙的特性,还可以尝试做沙雕。此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的玩沙技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物和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还让幼儿充分感受人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三、让生活材料变成游戏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材料,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在活动中多为幼
儿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生活用品,让科学活动变成游戏,使幼儿每天都有机会探索新的秘密,发现新的现象,不断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在中班科学活动《夹夹乐》中我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不同材料,让孩子们在动手收集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材料的性质、形状、颜色、大小、特点(如哪些是长的、短的,细的、粗的,圆的、扁的、光滑的、粗糙的……)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材料吋就会有针对性了,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的创意都各不相同,让每个孩子在操作时都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独特性。在活动中小朋友们i起来玩夹夹乐比赛的游戏。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使用筷子夹不同的东西对孩子来说特别有趣。在活动中他们玩得很嗨,连我都看得不亦乐乎。在比赛的过程中幼儿也逐渐发现圆形的、外表比较光滑的东西不容易夹起。显然,游戏化的探究材料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发现科学的奇妙,积极建构科学知识。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岀,儿童教育应当”把人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活生生的书,看不够的美妙画卷,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课堂,走进大自然,可以让孩子走进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通过生活化的科学活动,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从喜欢学习到主动学习并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岀版社,2002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3董悦,《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认识与思考》网络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思想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启示
- 以废旧材料为载体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 印度的校外科学教育活动(上) sudhakar agarkar
- 家园互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 浅谈如何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 常识教案-雨中乐——小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 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99年辅助夜光天使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计画.doc
- 【5A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ppt
-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三要点
- 有效利用科学教育活动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奇妙的沙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组织
- 浅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植物的家园—土壤》
-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我家的电器
- 浅议科学教育活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