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4.00 KB
  • 2022-05-26 16:36:04 发布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及指导ppt课件.ppt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一、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活动课题的设计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性的目标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三)活动材料的设计(或准备)1、要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1)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而导入活动(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2、教师提问的设计(1)“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刚才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试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2)“它是什么样的?”“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3)“还有什么?”“你还见过什么?”(4)“你有什么办法?”(5)“它是什么?”“它叫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6)“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7)“为什么?” 3、活动结束的设计(1)和幼儿一起总结并评价来结束;(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今后继续探索或观察;(3)制作活动可以以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制作成品结束;(4)以艺术的方式结束;(5)迁移幼儿的学习经验来结束。 二、不同类型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技术操作型活动 (一)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1)活动目标的设计A、观察技能a、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b、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观察c、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特征d、对事物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e、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 B、表达技能a、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b、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c、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C、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a、认识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b、认识到观察对象的多样性c、认识到各个观察对象的不同和相同d、探寻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 (2)活动过程的设计观察认识型活动可细分为:物体观察活动展示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 A、物体观察活动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教师总结 案例:水果里的种子(小班)目标:1、通过品尝橘子、葡萄、桂圆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核就是种子。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各种水果的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并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准备:人手一盘已认识的水果:桂圆、橘子、葡萄、山楂等;分类盒每人一个。 过程:1、认识水果,说说水果的名字桌子上有什么?你们认识它们吗?大声说一说,它们各叫什么名字?这些水果你们吃过吗?现在想吃吗?2、吃水果,找种子要求幼儿吃水果时注意水果里有什么?把自己发现的东西放进分类盒里。教师引导幼儿将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并启发幼儿思考:你们吃的水果都有核吗? 3、感知观察各种水果的种子看看、摸摸、压压、捏捏,这些“核”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请大家一起来说说。4、教师和幼儿讨论、小结。这些东西平时我们都叫它核,它还有个名字叫种子。因为这些小东西种到土里后会长大,长大后结出果子长成现在我们吃的水果,所以它们才叫“种子”。现在我们看看自己盘子里有哪些种子,我们来说说它们的名字吧。 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里面也有种子?以后在吃水果时注意看看,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延伸:把这些种子摆放在自然角,并在生活中继续收集各种种子。 B、展示观察活动收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教师总结(或开放性结束) 案例: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中班)目标:1、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2、尝试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布置纸制品的展览。3、激发对纸制品的兴趣,了解纸制品的多样性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信纸、贺卡、书、本子、餐巾纸、卷纸、牛奶盒、牙膏盒、香水盒、拼图、挂历、纸杯等等。过程:1、幼儿相互介绍、讨论收集来的纸制品。纸有各种各样,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小朋友都收集了很多纸制品,大家说说你们收集了哪些纸制品?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说说它们的用途,鼓励幼儿把这些纸制品展览出来,并且启发幼儿将这些纸制品分类展览。3、幼儿自己讨论可以分几组来展览纸制品,各个小组分头布置展览。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认识不同质地的纸具有不同的用途。4、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各个小组的纸制品展览,请各个小组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展品。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小结。 C、现象观察活动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教师总结 案例:糖怎么不见了(小班)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准备:每人一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过程:1、让幼儿观察糖的溶解过程,激发幼儿兴趣。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你们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它到哪里去了呢?它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幼儿表达交流。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D、户外观察活动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个别观察(个别指导)——分享和表达体验 案例:草长在哪里(中班)目标:1、通过探索发现草是各种各样的,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培养探索的兴趣。2、在观察中比较各种草的不同(生长地和外形特征等)。准备:在幼儿园附近找一块草多的地方。 过程:1、集中引导幼儿注意周围各种各样的草。你们看看,我们周围的这些草长得一样吗?它们是什么样的?长在哪里?2、鼓励幼儿到处寻找各种各样的草,教师也和幼儿一起去寻找,并及时把幼儿的发现介绍给大家。我们大家到四处找找,看看哪里还有草?它们长的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一起分享大家的发现,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刚才我们都在仔细地寻找、观察,谁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我们都发现草的形状有各种各样,那你们是在哪里发现这些草的呢?原来草可以生长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就连石头缝里也能长出草来。是不是很奇怪呢? 2、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2)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4)要尽可能地让幼儿有自己动手和操作的机会。 (5)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6)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