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2-05-26 16:36: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海门市六匡幼儿园陆美文章摘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创造科学教育氛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供恰当的活动材料,才能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任何一种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重视科学教育的策略,走向大自然,带幼儿到大自然去认识自然,获得科学知识。报告新发现,小博士讲科学,观察记录表,娃娃情趣日记,通过绘画形式记录下来进行表达。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科学的领路人,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表达和创造,学习主动积极的能力。关键词:培养、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造科学教育氛围 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园户外为幼儿准备特别长的走廊、小火车、迷宫等大量操作材料,吸收幼儿投入操作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动脑动手,获取大量的科学经验。此外,我们还在活动室开辟了科学自选角,安排一些有趣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时选择、探索。在自然角,我们以“吃这些蔬菜的什么”、“这些是什么制品”等为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观察、摆弄,互相交流,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判断、归类能力。幼儿在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了观察力、思维力,尤其是探索能力的提高。 二、提供恰当的活动材料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只有提供合适的幼儿材料,才能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材料时要考虑以下两点: 1.任何一种材料都应与某一个主要的科学现象有关,使用这一材料应能揭示有关的科学原理。如我们提供各种积木,让幼儿搭不同倾斜度的斜坡,并提供不同质地斜坡面。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玩具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坡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坡面的质地有关,从而揭示了倾斜度与速度,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2.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在“喇叭发声”实验中,我们准备了不同型号的喇叭和电池,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思路进行操作。由于喇叭是幼儿颇感兴趣而又缺少接触机会的物体,因此这一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 三、重视科学教育的策略
1.走向大自然 大自然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材料,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获得科学知识。例如,泥土是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物,然而幼儿没有尽情接触,认识的机会,于是我们就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去探索、感知泥土的特征。首先,我们让幼儿通过摸、压等方法,区别几种不同的土质,观察它们的颜色、柔软度等。接着,我们组织挖掘泥土,进一步观察泥土的性状。幼儿发现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草等动物的家时,兴奋不已,探索兴趣更加强烈。回班后,我们请幼儿画“我观察到的泥土”,以加深幼儿的印象。这种开放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有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因此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2.报告新发现 我们让幼儿把一周来集体、个别活动中发现的有趣的事记载下来,周一向老师和小朋友“报告”。有一天,高子赫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小朋友:“我们为什么有肚脐呢?原来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一根带子连着我和妈妈,妈妈吃的营养靠带子传给我,使我慢慢长大。妈妈生我时,医生把带子剪断,我的肚子上就留下了小疤,这就是肚脐。”大家听了,都觉得非常有趣。渐渐地,大家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起重机的力气为什么那么大”、“火箭上天为什么会冒烟”、“马为什么站着睡觉”等。幼儿在“报告”中交流了各自的发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增强了探索兴趣。 3.小博士讲科学 我们还在每周末下午开展“小博士讲科学”的活动。谁能回答出问题,谁就是本周的小博士。为了争做“小博士”,每个幼儿都想方设法回答。有时,我们还让幼儿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并贴在“小博士科学栏”里。谁回答得正确,谁就能得到一颗五角星,谁的五角星多就表明谁当小博士的次数多。为了找到正确答案,他们请教老师、父母、书本,有的还自己做实验。这个活动开展以后,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4.观察记录表 在科学记录中,观察记录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思想过程,培养幼儿分析、归纳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评估,了解幼儿的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如有的幼儿在“电”的实验中,发现铁片能导电,泡沫片、纸片、塑料片不能导电,于是把这一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上,教师则根据幼儿的记录,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5.娃娃情趣日记 要想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教育相当重要。我们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发现、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感受,通过绘画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表述,这就是“娃娃情趣日记”。有的幼儿在日记中画了大雨点和小雨点落在水中的情形。他说:“我发现雨点落在地上有一个个圆。雨点大,水圈大;雨点小,水圈小。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幼儿说:“今天看到梧桐树上的毛毛到处飘,飘到眼睛里,会流眼泪,飘到鼻子里,会打喷嚏。我一个劲的打喷嚏,十分难受。我想发明一种吸毛毛的机器。”我们让幼儿互相交流,并抓住时机,与幼儿共同讨论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并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再观察→再探索,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得发展。 6.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过去,我们往往较多的考虑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去教会幼儿。因此,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求,都“准备”得非常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效率较低。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怎么样使活动室气氛和谐,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我们不在提过多的纪律要求,只用简短的语言讲清活动要求,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和操作,并允许幼儿随时提问,相互交流。如在用插片进行测测量量的游戏时,发生了争论。对此,我们没有简单的加以制止,而是引导幼儿仔细摆一摆,数一数。当幼儿通过共同操作,得到明确的结果时,感到十分满足,心悦诚服。又如,在“好听的声音”游戏中,幼儿发现了水量不同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于是他们一边敲打瓶子,一边唱起了歌曲。由于我们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表达和创造,因此幼儿的情趣和兴趣始终围绕着操作的中心,学的主动积极。